30 Years from Tiananmen
06.04.2019
从前两年就接触到一些美国极左翼党派主张的“六四事件纯属西方媒体杜撰出的大字报”观念。反观现今只愈发加强网络言论管理的中央政府,我想借着六四三十周年的今夕来理理思路。
首先关于西方媒体对该事件的描述一题,我认为的确很大一部分含有丑化中共中央政府及夸大其词的成分所在。就光死伤人数而言,以纽约时报为首汇报的两千多人开始以千为单位起步,更甚者报道上万人,毫无根据可言。在美国舆论眼中,争取自由民主权利的学生们成为了一则最好的资本主义的免费广告;学生们立起的自由女神像在不知不觉间也成为了美国专属的象征,象征“学生们对资本主义的渴望”。可资本主义何时成为了通向自由民主的唯一道路?这分明就是偷换概念。况且,若是考虑到中国对政治思想的教育,再按照“上千人”的死伤人数去推算示威人数,说示威是为了推翻共产党政权实在有些牵强。相对地,从BBC为首制作的纪录片中捕捉到到的学生们高唱国际歌的片段以及学生们表达希望与政府对话的采访片段来看,学生们更可能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列宁思想中的人民民主,而不是对共产主义的全盘推翻。再者,西方媒体出品的数则纪录片中都缺失了对现场的解放军人描绘的镜头,而更多的是在将人民解放军部队化、机械化,选取了运动后期只含有武装以及学生伤亡的镜头加以剪辑;但以常识来看,在两方冲突白热化、武装部队进行清场之前,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解放军人们多数也定是像北京其他千千万万的市民一般在支持着学生们。如此看来,此般有选择性的剪辑岂不是西媒刻意而为之?
但至于六四事件的真实性之阴谋论,我对其持怀疑态度。全面否认一样历史事件的存在如此激进的看法,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政治宣传洗脑——这种做法就与西媒丑化中方政府、以及中共政府至今对六四的闭口不谈甚至公开禁言的策略一样极有目的性。当然,随着事件的演变,从前阶段的集体情愿与和平示威到后阶段的激进化,包括期间赵紫阳因公开支持学生而遭受软禁以及李鹏等领导人会见学生时表现的态度,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无不消磨着守在广场上学生们的理性。另一方面,武装部队的出现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暴力与学生们理性的彻底消失殆尽,而从那一刻起,政府与学生间的(不平等)商讨便完全变成了战争。凡是战争必是两败俱伤,但从实力的悬殊上来看,中共报道的“300余人中死伤大多是解放军”一说也不大有说服力。再加上三十年来政府的持续回避,首先政府对人民开火这一件必是既定事实了,其次此开火导致的死伤也定不在少数,由此我们无法拒绝“六四事件造成了政府对人民的大屠杀”这一零假设。
若是要论社会主义中言论自由及政治参与度的必要性或是政府向民众开火这一做法的恰当性,我认为就像大多哲学命题一样,答案可以分好多派。人道主义昌盛的如今来看,当权者用枪口对着民众这一做法伦理上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然而从马基雅维利或是霍布斯的观点来看的话,这么做可能是有效、甚至对社会群体的发展是有益的。六四事件对民众的镇压无疑是极有效的,但至于对社会的发展是否有益,有一点起码是清晰的——自六四以来,由中共施行的基础政治教育似乎逐渐填鸭化;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填鸭的洗脑性也逐渐无效化,以至于90年以来出生的年代普遍都对共产主义相关的一系列思想持有负面的态度、对政治的态度也偏向消极。但就算如此,这个时代大多数年轻人已不再像前一个时代的人们一般愿意主动反抗、用血肉去革命,而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或创作来表达不满。我想,如今中国民众与政府间的互不信任以及民众对政治活动的消极态度便是六四事件直接导致的后遗症吧。
最后我想怀念一下伟大的改革派领袖赵紫阳同志。虽然现今存留的他的语录听上去都颇有修正主义的意思,但我认为意在。发展经济、让全国人民都吃饱饭正是通过对市场的改革开放达成的,而涌入的资本并非意味着体制上的资本主义化,而只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为了达成其全民小康的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罢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目标都是一致的情况下,分清敌我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首先关于西方媒体对该事件的描述一题,我认为的确很大一部分含有丑化中共中央政府及夸大其词的成分所在。就光死伤人数而言,以纽约时报为首汇报的两千多人开始以千为单位起步,更甚者报道上万人,毫无根据可言。在美国舆论眼中,争取自由民主权利的学生们成为了一则最好的资本主义的免费广告;学生们立起的自由女神像在不知不觉间也成为了美国专属的象征,象征“学生们对资本主义的渴望”。可资本主义何时成为了通向自由民主的唯一道路?这分明就是偷换概念。况且,若是考虑到中国对政治思想的教育,再按照“上千人”的死伤人数去推算示威人数,说示威是为了推翻共产党政权实在有些牵强。相对地,从BBC为首制作的纪录片中捕捉到到的学生们高唱国际歌的片段以及学生们表达希望与政府对话的采访片段来看,学生们更可能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列宁思想中的人民民主,而不是对共产主义的全盘推翻。再者,西方媒体出品的数则纪录片中都缺失了对现场的解放军人描绘的镜头,而更多的是在将人民解放军部队化、机械化,选取了运动后期只含有武装以及学生伤亡的镜头加以剪辑;但以常识来看,在两方冲突白热化、武装部队进行清场之前,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解放军人们多数也定是像北京其他千千万万的市民一般在支持着学生们。如此看来,此般有选择性的剪辑岂不是西媒刻意而为之?
但至于六四事件的真实性之阴谋论,我对其持怀疑态度。全面否认一样历史事件的存在如此激进的看法,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政治宣传洗脑——这种做法就与西媒丑化中方政府、以及中共政府至今对六四的闭口不谈甚至公开禁言的策略一样极有目的性。当然,随着事件的演变,从前阶段的集体情愿与和平示威到后阶段的激进化,包括期间赵紫阳因公开支持学生而遭受软禁以及李鹏等领导人会见学生时表现的态度,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无不消磨着守在广场上学生们的理性。另一方面,武装部队的出现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暴力与学生们理性的彻底消失殆尽,而从那一刻起,政府与学生间的(不平等)商讨便完全变成了战争。凡是战争必是两败俱伤,但从实力的悬殊上来看,中共报道的“300余人中死伤大多是解放军”一说也不大有说服力。再加上三十年来政府的持续回避,首先政府对人民开火这一件必是既定事实了,其次此开火导致的死伤也定不在少数,由此我们无法拒绝“六四事件造成了政府对人民的大屠杀”这一零假设。
若是要论社会主义中言论自由及政治参与度的必要性或是政府向民众开火这一做法的恰当性,我认为就像大多哲学命题一样,答案可以分好多派。人道主义昌盛的如今来看,当权者用枪口对着民众这一做法伦理上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然而从马基雅维利或是霍布斯的观点来看的话,这么做可能是有效、甚至对社会群体的发展是有益的。六四事件对民众的镇压无疑是极有效的,但至于对社会的发展是否有益,有一点起码是清晰的——自六四以来,由中共施行的基础政治教育似乎逐渐填鸭化;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填鸭的洗脑性也逐渐无效化,以至于90年以来出生的年代普遍都对共产主义相关的一系列思想持有负面的态度、对政治的态度也偏向消极。但就算如此,这个时代大多数年轻人已不再像前一个时代的人们一般愿意主动反抗、用血肉去革命,而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或创作来表达不满。我想,如今中国民众与政府间的互不信任以及民众对政治活动的消极态度便是六四事件直接导致的后遗症吧。
最后我想怀念一下伟大的改革派领袖赵紫阳同志。虽然现今存留的他的语录听上去都颇有修正主义的意思,但我认为意在。发展经济、让全国人民都吃饱饭正是通过对市场的改革开放达成的,而涌入的资本并非意味着体制上的资本主义化,而只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为了达成其全民小康的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罢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目标都是一致的情况下,分清敌我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